半年虧52億!地平線陷雙重危機:芯片巨頭壓境,核心客戶自研觀點
近日,地平線發(fā)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,然而,在當前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地平線并非高枕無憂,其在業(yè)務、盈利能力、技術等多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。
近日,地平線發(fā)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,然而,在當前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地平線并非高枕無憂,其在業(yè)務、盈利能力、技術等多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。
吳迪 攝
半年虧損52億元
今年上半年,地平線實現(xiàn)收入約15.67億元,同比增長67.6%,期內虧損則進一步擴大,從上年同期的50.98億元提升至52.33億元,經調整經營虧損同比增長34.9%至11.11億元。
銷售成本及研發(fā)費用的提升是導致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。
根據(jù)財報數(shù)據(jù),截至6月末,地平線的銷售成本達到5.43億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1.96億元暴漲177.13%。按業(yè)務條線劃分,汽車產品解決方案成本及汽車授權與服務業(yè)務成本分別同比增長了226.7%、56%。
不過,銷售成本增速差異懸殊的兩項業(yè)務卻在收入規(guī)模上打了個平手。
報告期內,地平線內置征程6處理硬件的產品解決方案出貨量快速增長,交付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一倍,平均售價亦有所上升,汽車產品及解決方案ASP為去年同期的1.7倍。影響之下,汽車產品解決方案業(yè)務為地平線貢獻收入7.78億元,較上年同期的2.22億元增長250%,毛利率則同比提升3.9個百分點至45.6%。
汽車授權及服務業(yè)務收入則同比增加6.9%至7.38億元,客戶越來越多地將公司的IP整合入他們的軟件棧。不過,該業(yè)務當期毛利率不及上年同期,從93%降至89.7%。
另外,非車解決方案收入0.50億元,同比增加134.5%,毛利率同比下滑4.6個百分點至13.1%。不同業(yè)務之間的毛利率波動,疊加產品結構變化,導致地平線整體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3.7個百分點,對應65.36%。
財務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1年至2023年,地平線分別虧損20.64億元、87.2億元及67.39億元,三年內累計虧損總額超過了175億元。即便2024年全年實現(xiàn)盈利,但2025年上半年虧損再度擴大,達52.33億元。
研發(fā)費用上漲62%
地平線連年“增收不增利”,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額的研發(fā)投入。
報告期內,地平線研發(fā)開支達到23億元,較上年同期的14.2億元增長62%。
地平線在財報中提到,向中高階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的轉型將成為行業(yè)下一階段的主導趨勢,其先進算法和軟件對云服務相關的需求日益增長,“我們正在推進全場景城區(qū)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Horizon SuperDrive(下稱‘HSD’)的研發(fā)”。此外還戰(zhàn)略性地提高了云服務相關的研發(fā)支出,為HSD未來持續(xù)升級至robotaxi技術底座奠定基礎。
在技術迭代加速與市場競爭白熱化的雙重壓力下,地平線如何在研發(fā)投入與收益之間找到平衡,是地平線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行政開支、銷售及營銷開支亦有所提升。
報告期內,地平線行政開支同比提升26.33%至3.07億元,銷售及營銷開支亦從上年同期的1.98億元增至2.72億元。
吳典 攝
與芯片巨頭的差距
然而即便地平線大額投入研發(fā),其技術水平與國際芯片巨頭仍有差距。
今年的全球消費電子展(CES)上,英特爾、高通、英偉達等芯片巨頭開始積極布局汽車領域。未來1—2年內,英偉達、高通即將量產的芯片普遍采用4nm/5nm制程。例如高通在 CES 2025展示了基于驍龍數(shù)字底盤的多項 AI 賦能車內體驗和 ADAS 解決方案,其芯片產品以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為特點。
但直至8月底,地平線、黑芝麻、芯擎科技等國內廠商仍停留在7nm階段。制程工藝的差距使得地平線在高端市場競爭中,難以憑借芯片性能吸引對算力要求極高的高端車型客戶,高端市場份額拓展艱難。
更為不利的是,車企自研浪潮下,地平線的客戶們紛紛開始“自力更生”,地平線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
以比亞迪為例,其通過“天神之眼”方案,推出了“地平線芯片+自研算法”的混合模式。這意味著比亞迪在智駕系統(tǒng)上對地平線的依賴逐漸降低,更多是利用地平線芯片的硬件基礎,而軟件算法層面則自主掌控,減少了地平線軟件授權等業(yè)務收入。
不僅如此,地平線的核心客戶理想等也紛紛開始布局自研芯片。此前有媒體報道稱,理想汽車自研智駕芯片M100已于今年一季度樣片回片,邁過量產前的關鍵階段。隨后,M100在兩周內完成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,后續(xù)通過了理想研發(fā)人員的壓力測試。目前,M100已經小批量上樣車做道路測試。
憑借著深厚的全球市場根基,英偉達的合作范圍近乎覆蓋了全球所有主流車企,包括Waymo、ZOOX、豐田、比亞迪等。高通的Snapdragon Ride平臺也支持超過30個中國汽車品牌,覆蓋6萬元至34萬元價位段的車型。
和英偉達、高通等國際巨頭不同,地平線在中國自主品牌輔助駕駛計算方案市場份額雖增長至32.4%,合作客戶卻有限,主要依賴少數(shù)大客戶。
孫婉秋 攝
業(yè)績依賴大客戶
客戶結構過度集中,這樣的現(xiàn)象在地平線身上已存在許久。
從招股書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來看,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,地平線前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總額分別為2.83億元、4.82億元、10.67億元及7.27億元,在各對應時期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別高達60.7%、53.2%、68.8%及77.9%。
2021—2024年上半年,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1.15億元、1.45億元、6.27億元及3.51億元,占收入的比例從24.7%逐步提升至37.6%。這一數(shù)據(jù)清晰地顯示出地平線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在持續(xù)加深。
上市以后,這一情況并未得到改善。
今年上半年,地平線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依然在52.48%的高位,超過一半,其中最大客戶占比達19.7%。
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過度依賴大客戶使得地平線面臨諸多風險。一旦主要客戶因自身經營策略調整、財務狀況惡化等原因,縮減與地平線的業(yè)務規(guī)模,甚至終止合作,地平線的營收將遭受直接且嚴重的沖擊。
客戶業(yè)務的不穩(wěn)定性已經開始顯現(xiàn)。
根據(jù)中報,去年占地平線收入37.62%的第一大客戶今年業(yè)務量降至11.16%,去年收入占比達22.85%的第二大客戶今年更是只有1.03%。要知道去年同期,這兩大客戶的業(yè)務量占據(jù)了地平線收入的六成,今年卻只有12%。
不僅如此,上述人士指出,大客戶在合作中往往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,可能要求更優(yōu)惠的價格、更優(yōu)質的服務以及更靈活的付款條件等,這會壓縮地平線的利潤空間,影響其盈利能力。
地平線的挑戰(zhàn)還在后面。
1.TMT觀察網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TMT觀察網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TMT觀察網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